昨天在等人的时候把蔡澜先生著的《食材字典》翻了一大半。
蔡澜先生,原来在一些旅游介绍各地美食的节目中曾见过,但不知是他,后来在央视的哪个端午节目里见过一回,貌似做了一个与传统相关的演讲,讲的内容记不大清楚,演讲是脱稿的,蔡澜先生外型也很酷,小胡子很有范儿。昨天见到这本书的时候才知道他是个奇人。
蔡先生早年留学日本学电影,后入职邵氏、嘉禾等片厂任监制,曾监制过的电影不乏经典大作,像龙兄虎弟、福星高照、城市猎人、霹雳火、一个好人、重案组等。后主持电视节目,进军商界,取得成功,蔡澜写作多年,已出版之书籍超过 60本,与黄沾 倪匡 金庸同称“香港四才”。
这本《蔡澜食材字典》按食材编排,每种食材作一篇,不是菜谱,也不是散文,也不像讲故事,更像是碎碎念和聊天。书中食材都是中、西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到,介绍了食材在不同地域和文化里的不同用法和食用感受,字里行间明显的看出对中式餐饮,尤其是粤式烹饪的推崇,很多篇章里都有对西人食物和食法的奚落,比如说西红柿和薯仔(土豆)。文字很幽默,但用了些跟饮食相关的古语,我虽然大体明白意思,却多数都不知如何念,汗!
其中讲腐乳时讲了一个故事颇感有意思,长沙人为什么把腐乳叫作“猫乳”(音:猫于)呢?这个我还真想过,呵呵,不过没找出答案,看他怎么说,因为长沙人“虎”同“腐”,“虎”怎能吃呢,于是改叫同是猫科动物的“猫”吧,就成了“猫乳”了,哈哈哈,貌似有点道理哈。
我现在对这类从不同文化角度讲饮食的书很感兴趣,提高点高度讲就是我关注于“各种生物资源及其多样性在不同地域、文化和民族中的利用”。食物的丰富多彩是因为食材的丰富多样,而食材的丰富多样则是源于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了。地理环境的不同和人类的人工选择造就了农业生物资源丰富的多样性,不同的文明又对它们进行了不同程度和形式的利用,才形成了现在这无以计数的人间美食,所以我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生物多样性为先”。欲今后还能吃到各式美味的话,请支持并开始保护生物多样性吧!这广告做的。。。。